文/毛启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7日,移动通信共有21210个基站因停电中断通信。固定通信倒杆36180根,通信杆路损毁2932.55皮长公里。受影响用户3316万户,直接经济损失达7908万元。记者28日从信息产业部了解到,经过全力抢修,目前受损通信设施已有65%恢复。看来,2008年让通信受到重大考验的还不只是奥运,一场自然冰雪也让自成固若金汤的通信设施接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通信业20年以来,这次遭遇自然破坏应当是史无前例,给运营商2008年除了第一道难题。每年发生的洪水冲断电缆导致全国大面积断网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抢修电缆,保障通信畅通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可是,因为冰雪使得线路杆塔倒塌、断线、配变,造成如此大的损失的事件却并不多见。因此,防灾储备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充足,有的地方甚至超出了极限。按照一般推测,受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铁通,因为铁路故障的原因。但是,中移动的损失也不可忽视。因为它最大。比如,中移动的大部分基站都处于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平素就远离村庄,有的甚至在大山深处。就是平常维护也不是很便利,这次可能就是雪上加霜。
其次,这次不冰雪灾害发生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是与交通,电力等故障并行出现。出现了“连环撞车”,诸多失去信号的通信设置都是因为电力设施遭到破坏所致。因此,这也考验着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协作作战的能力。平素人们感觉不到他们中间有某种联系的几个部门,现在就绑在一起了。
通过这次冰雪灾难,运营商应当认识到,不仅仅是电力,交通部门需要应急储备,通信部门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如今后对交通电力等部门的依赖性不能太强;如在建设基站之时,应该把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估计到里面。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
春节在即,尽管信产部的统计,目前受损通信设施已有65%恢复,但是没有恢复的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目前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人还处在没有照明,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的冰雪“封锁”中。因此,能够上网打电话的我们,应该有一种幸福感,应该为冰雪中的人们送去一份真诚的祝福……
文/毛启盈
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内地网民超过2.1亿,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就会超过美国。网民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让很多人为此津津乐道。岂不知,一个令业界担心的问题是:如此庞大的网络市场诚信大旗谁来抗?
2.1亿网民,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都是高消费的群落,这将预示着未来互联网市场将城市主流群体的生活。然而,网民的素质状况参差不齐,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网民正逐步向较低学历人群扩散。大专及以上网民比例已经从1999年86%降至目前的36.2%。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诚信系统比较完善的国家,关于不诚信的事件都会时常发生。而中国的诚信系统尚未建立,网上不安全事件时常发生。电子商务交易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担心之余,却从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与建行合作,共推淘宝卖家信贷服务,有的客户甚至可以5万元,甚至10万元。如此网络环境,马云是不是昏了头了。
随即在MNS上找到了原来在马云旗下一个哥们聊聊,看看马云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根据这个哥们私下透露,支付宝卖家信贷服务是一项以淘宝卖家信用为基础、支付宝交易为质押的信贷服务。符合信贷标准的淘宝卖家,以其已成交而没收到货款的交易为担保,以卖家个人名义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解决个人的短期资金需求。支付宝卖家信贷服务单笔可贷款额度下限为50元,上限为5万元,累计可贷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
根据第三方披露的数字,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支付宝注册用户数已突破了6200万,如果按2.5万元的可贷额度计算,也至少需要承担上1.5亿的风险。不过,此前马云宣布投资100亿打造电子商务生态链,这个产业链应该包括为诚信体系付出的投资.我认为这个风险,除了阿里巴巴马云,没有足够实力的企业,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支付宝一直喊着要打造互联网信用体系,并推出了互联网信任计划,呼吁88%网民需要建立“信用标签”。
四年磨一剑,支付宝的信用记录,已经让除了建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动心了。根据记者了解,招行和工商银行也和马云有了接触,可能下一步继续扩大诚信信贷规模.
2005年10月20日,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旗下公司淘宝网宣布在未来三年通过淘宝网的个人网上交易,给中国社会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马云曾经表示:“未来五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阿里巴巴要在三年内成为全球互联网五强,十年内成为互联网三强。”
其实,阿里巴巴业务线已经初具生态链基本形成,从B2B业务起家,到以淘宝插足C2C领域,到成立支付公司“支付宝”,成立阿里软件、收购搜索网站雅虎,再到以广告营销等业务为主的“阿里妈妈”。
那么,马云悄然把电子商务生态链渗透向个人,除了要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了,再次给网民一个信号:电子商务,诚信将是网络交易一本万利的钥匙。
把目标从中小企业转向个体网民,正应和了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的需求,这个市场太庞大了,马云出手如此之快,出乎竞争对手的预料.看来,未来扛起了2.1亿网民诚信大旗的人非马云莫属!
1月16日上午10时,收到中国铁通新的邮件:中国铁通声明: 最近网上热议的电信行业重组一事,中国铁通没有从任何官方渠道收到类似的信息。关于董事长赵吉斌退休纯属赵吉斌董事长退休一事纯属无稽之谈,云云。
看到这个消息,联想到近一周以来的电信业重组的报道,关于电信漫游费听证会的消息,本人原本不准备对电信业这些“高深莫测”的大事件发表任何评论。但是,我终于忍不住了:用我同事刚刚好的一句话说:中国电信运营商面对2008年,除了有钱还剩下了什么?就是自我炒作。
首先,我不是针对中国铁通的声明,就说铁通炒作,其实铁通这个声明还是比较及时的,至少说明了铁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还是比较重视的,对媒体的报道比较重视,对自己的品牌保护意识还是比较重视的。几天来,关于电信重组的N种方案不断涌现,电信运营商高官不知被媒体“辞退”了多少次,从中移动的王建宙,到联通的常小兵,再到铁通的赵吉斌,纷纷被传退休,归隐家园。甚至给调动了好多次,但是,迄今除了铁通发了公告声明以外,其他的几大运营商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这其实就是媒体的传闻正中了运营商们的下怀,媒体报道对拉动股价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运营商不发正式公告,这就是默许了媒体的炒作。
其次,电信业最近发生的这些怪事,让业界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了。先说漫游费吧,明明已经被专家证实了几乎“零成本”,还是有专家出来说话,只可降价不可取消。而在这时,运营商却偏偏请来媒体炒作:“套餐”比漫游费还低。以此来证明高资费事不关己。这种人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做法,甚至是一种让业界都感到脸红,消费者更是雾里看花。然而媒体的炒作,让电信的垄断阴影暴露在日光之下。这能怨恨媒体吗?
最后,关于重组的事情,从2004年已经炒到了2008年,这是电信运营商自己的事情,其实除了媒体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这些“破事”。前几天,参加一个媒体联谊会,一位同行问我“谁和谁将重组?”我回答:“记者睡在被窝里想象最好的组合就行了。”
如果让一个中学生来算算有多少种方案,按照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将近120种,无论谁和谁组合,结果都差不了多少,话费该收多少还是要收多少。既然媒体这么看种这些事情,不妨就多放一些“烟幕弹”,让媒体记者不再为没有选题而发愁。
因此,建议运营商还是把自己这潭水弄的清澈一些,不要总是“云深不知处”。最好还是出台公开透明的政策监管,科学合理的媒体信息披露制度,开放的舆论氛围。因为,媒体是把“双刃剑”,如果运营商仅仅剩下了“炒作自己,忽视了别人”,长此以往,花再多的钱,买再多的版面和频道是没有前途的。
文/毛启盈
1月5日,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停滞近一个月的手机电视国标评测重新启动,为期一个月左右,与以前不同的是,本次主要由科学院和工程院的6位院士坐镇把关。手机电视国标评委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广电“单飞”的局面,看来国标与航标的对峙,将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
通信产业报记者伊佳在《国标VS行标,手机电视重复建设已成定局》一文中指出:目前手机电视标准的频繁推出,以及国标与行标的并存很可能会造成未来建网上的重复投入,这样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利益弊大于利。该专家认为:1-2个全国范围的手机电视标准是最为合理的安排。
那么,未来的手机电视标准谁主沉浮?
行标与国标的对峙格局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打破,广电并不占上风。据悉,以广电为代表的行标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研究经费预算达4亿元,并已确定由科技部提供首期8千万资金支持。有科技部的资金撑腰,不参与国标的测试,广电拒绝参评,可以理解。但是,拒绝参评,是不是就意味着符合标准,肯定难以定论。笔者认为,如果不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过测试的把握,因为,通过测试也是给行标做广告的一种机会。这说明广电倡导的行标并没有足够信心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手机电视的国标测试离开广电可能会麻烦不断。按照国标委的说法,在国标正式出台后,其余标准“基本作废”,只能向其靠拢。而由于广电标准确定“单飞”,未来手机电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PK将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广电系统可以控制内容,决定内容发射的技术,如果没有广电的参与,根本应用不下去。
手机电视“标准难产”,甚至战火不断升级,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可能不仅仅是行业的重复性投资,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关专家建议学习日韩。笔者认为,如果不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几年之后,手机电视行业的控制权可能就会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