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启盈
北京地铁10号线无信号,手机无接通事件被媒体热炒10余天,而“三方”(地铁,移动,联通)都没有收场的意思,这让业界议论纷纷,手机没有信号却为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政策信号,因此美其名曰“信号门”。
此前,人们把过多的目光放在地铁和运营商谁对谁非上,看作是一次商场的讨价还价。从目前的媒体报道看,事情绝非这样简单。移动联通虽然表面上说,进场费用太过,无法承担,想讨价还价。但从地铁公司的说法看,地铁5号线的费用至今未交,移动联通的“捆绑式谈判”还有特殊的“三方会谈”模式,就是在“逗”地铁玩。“不是我不交费用,而是交了费用,你嫌少不收取!”事实上,运营商的说法仅仅是给地铁一个面子,拒绝交费这才是背后的用意。
因此,有博客认为《十号线手机不通,运营商不作为?》看似运营商拖欠费用,导致地铁不让运营商的信号进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地铁公司有几下几个问题需要给公众一个明白:
第一:移动和联通没有找地铁公司谈判,为何地铁公司不去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用户的家里运营商不给提供宽带,不给安装固话,都必须讲明原因否则,就会遭到投诉。地铁公司既然自己不能够解决信号问题,就应该主动打电话让运营商布网。问题是运营商已经布网了,那么,认为阻止信号不通这就是地铁的不对了。也许地铁公司说,运营商连5号线的费用都拖欠着,10号线想要钱就没有戏。因此不让其通,这显然是“无法无天”的表现。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运营商不按合同付款,地铁应该去法院状告,而不是采用“暴力”的手段,进行对抗,人家欠了你的钱,你就不让人家从你门前过,这是小孩子的游戏。要知道,地铁10号线无信号和5号线拖欠网费,这不是一回事。何况,奥运当即,拿这个做筹码要挟运营商,后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第二:关于网络的出租费用,有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的物价核准。运营商一直称租赁费用太过,无法承受。地铁公司的网络出租费用是按照什么价是谁核定的。是不是就是地铁公司一家说了算。如果你地铁公司委托了第三家公司进行了评估,既然是公共的财产,为何不公开对外价格,任何公司都可以进行租赁。既然没有第三方估价,自己又坚持不降价,那么,只能导致这样的僵局:信号不通!
第三:地铁公司有没有室内布网然后出租的的权利。地铁公司的职责是安全运营。安全可能包括了通信安全,自己布置了内网自己拥有仅供内部使用就算了。可是,却把整个地铁的通信都垄断了。好像在模仿城市中的物业公司,社区管理。但是,地铁是国家的资产,和社区简直无法作比较。北京地铁却是自己布置了内网,却出租给运营商使用。运营商拥有经营网络的牌照,在地铁里面布网应该是合法合理,为什么要租用地铁的网络。地铁的做不仅仅涉嫌违反《电信法》,还涉嫌地域垄断,认为破坏网间的互联互通。也许,地铁公司有太多的“委屈”,毕竟花钱出力布置了网络,却没有从运营商哪里获得受益,好像“很吃亏”。但是,当初在布置这个网络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地铁公司智能是什么,从运营商哪里靠租赁网络赚钱是否合法。如果确实合法,并且手里有相关部门的批文,那直接去打官司就行了。和运营商僵持不下,只能让每天37万经过10号线的人们抱怨,到头来,声誉受到影响的还是地铁公司。
奥运当即,大局为重,建议地铁公司赶紧放下架子,借“奥运”的台阶,向运营商做出让步,让10号线的问题尽快解决。对于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的地铁公司,就赶紧打消了租赁网络给运营商这个发财的念头吧。这年头,中国早已法制化了,要想靠“地头蛇”的模式敛财,城里已经不是地方了。而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也不要因此高兴太早了,就是给其了布网的权利,其网络在地铁里目前也不是让用户百分之百满意的。
相关博客:
北京移动何宁与用户张某分别就地铁信号问题表态…
十号线手机不通,政府不作为
地铁十号线断网又是“内耗”?
文/毛启盈
“2008年,最好的通信奥运”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全球关注奥运的人们共同愿望。但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是永恒的哲理,因此,我们只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也可以算得上“最好的通信奥运”了。
问题一:43亿观众能否正常看直播
由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进行全球电视实播,预计将有43亿观众通过荧屏收看,因此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经得起电视画面的特写。而电视的转播大多是广电来做的,但是通信制造商和相关产业链也作了大量的辅助工作,是否能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出问题,涉及的细节性的东西较多,涉及的技术性问题也较多。如何能够保证43观众能够顺利收看奥运转播,至关重要。但是,能够保证70%以上的人们顺利看奥运也可以过关了。
问题二:30亿手机用户是否真正“看”奥运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30亿人拥有手机。面对如此庞大的手机无线网络用户,手机无线上网看奥运成为亮点,而手机视频看奥运更是“时髦”。此前,无论是光电还是电信(中移动)都承诺了是手机看奥运成为可能。根据此前的调查,我国95%的人群对电视手机一无所知,但71%的中国消费者对在电视手机上收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感兴趣,其中有41%的人考虑购买一部电视手机来移动收看奥运体育赛事。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会,全世界范围内选择用手机看奥运的消费者为数可能不会少。保证足够的信号覆盖区域,保证手机视频不会出现马赛克,网速能够达到消费者所容许的范围内,由于涉及的不仅仅是运营商,还有终端制造商等,这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是否能够让用户能承受心理和现实的落差,还需要多方面储备。发生在10号线的“信号门”显然无法过关,但是,只要真正的用手机看奥运比人感觉到要比想象的效果好,就差不多了。
问题三:10亿网民是否顺利上网看新闻
目前全球10亿人拥有PC机,网上看奥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到了2008的北京,人们对网络的包容度已经不同于以前,尤其是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2.5亿,中国网民对网络的要求已经很苛刻了,发达国家的网民就更不用说了,能否保证不会出现问题,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能够保证了电视看奥运,网络只要不会时断时续,可以阅读完整的新闻就算过关了。
问题四:3万记者能否顺利直播发稿件
据悉,北京奥运会共有正式注册记者21600人。按以往几届奥运会的惯例,届时北京还将成立一个非注册媒体新闻中心。这样,奥运会期间,赴京采访的记者总人数,有望突破3万。如此庞大的记者群,无论是采取网上传递新闻,还是手机播报新闻,还是现场直播,离开了通信保障可能是纸上谈兵。目前奥运城市基本上都实现了布网,但是无线网络,地铁信号等问题,尚存“死角”。北京地铁10号线“信号门”事件,目前还没有解决,无线上网在很多地方都无法实现,这些在奥运前肯定会解决一部分,但是,面对挑剔的记者,他们能容忍这些问题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报道奥运的记者,大多是体育记者,很多人带有娱乐性倾向,只要主办方有足够的热情,其他的只要不影响到其发稿子,大多数是得过且过的。
问题五:通信媒体是否“唱好”了主角
关于奥运赛场,唱主角当然是体育比赛了。但是,通信作为幕后英雄,是每一个金牌的见证者。这些都是通过媒体的镜头来实现的。而作为中国的通信媒体,我们准备好了吗?和大众媒体相比,通信媒体不仅仅要报道“一线的通信保障”。还必须用专业的素质,全球的眼光来为通信奥运做媒体公关,为官方提供可靠的情报,第一时间解说与通信有关的奥运知识,从而达到沟通大众与主办方的桥梁。通信媒体能够做到这些吗?由于奥运记者的名额有限,大多通信媒体记者连现场都进不去,这种情况下做出的报道,用户能够满意吗?通信媒体能有多大的主导性,还需要自我把握尺度。值得放心的是,奥运大多人都忙于看精彩的比赛,只要不出现较大的公关危机,关注技术含量的读者并不多。只要专业性的解说不要太离谱,基本上可以蒙混过关。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奚国华副部长此前指出,本次奥运其涉及面之广、任务之繁重、延续时间之长、要求之高、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奥运涉及的6个承办城市、30个竞赛场馆、35个相关场馆、153个协议酒店、34个协议医院、数万台临时无线电台站、各国运动员、各国元首政要及游客等等,都需要高质量的通信连接与服务保障,并要万无一失。而笔者所列举的这五个看点的成败,也是2008年“最好的通信”是否达标的重要参考要素。
相关阅读
奥运是通信能力大考
手机看奥运侵权涉嫌垄断
最好的通信奥运不是梦想
文/毛启盈
7月19日以来,北京地铁10号线没有信号成为奥运前夕通信业的头条新闻。《地铁十号线断网又是“内耗”?》《十号线手机不通,运营商不作为?》等评论性的文章纷至沓来。一时间内,地铁公司和运营商谁是谁非成为讨论的热点。电信运营商称“进场费”过高;地铁公司称:肯定需要付费。双方各执一词,都有理由。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是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了。

首先,地铁公司说:“我出钱布网,要进地铁就该出钱租用网络”。市场经济,地铁公司也是企业,有投资就要有回报,并且从去年开通的地铁5号线开始,地铁公司采用了由地铁公司自建地铁内的通信网络,以一定的价格租赁给电信运营商使用的运营模式。强龙不压地头蛇,从地铁过不交过路费,那和吃“霸王餐”有何区别?再说,地铁公司也是国企,都是国资委的亲儿子,难道怕你运营商不成?
再看运营商方面,10号线已布多种制式通信网络,包括北京移动的GSM,北京联通的GSM/CDMA以及北京网通的小灵通。“我已经布置了网线,我干吗要租用你的网?你漫天要价,谁给你这个权利?”“地铁公司简直就是“地痞”,奥运布网你也赶阻拦?”运营商的说法不无道理。双方对峙10天来,问题没有解决,奥运当前,地铁是奥运的窗口37万流动人口的10号地铁,网络不通,有关部门为何不闻不问?
其次,地铁运营商双方都投入了资金,设备来搞地铁的一一张网,这说明有重复性的建设问题,就是没有重复性建设。如果存在,这说明政府规划有问题。修地铁可不是修一个商场大楼那样简单,是要经过层层审批,统一部署规划的,那么地铁的网络问题为何没有纳入统一规划?是当时忽视了,还是规划了有人没有执行?
最后,奥运迫在眉睫,“地盘之争”不仅仅是北京10号线路存在这个问题,其它地方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譬如上海地铁,南京地铁,还正在修建的西安地铁,是不是就考虑了这个问题呢?做为政府的公用事业部门,我们是理智的,就不应该站在一边看热闹,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进行协调,让这两个“天神”别在奥运之际打架了,“要打架,最好到操场上去打”(杨不管语录)。
相关阅读 十号线手机不通,运营商不作为?
地铁十号线断网又是“内耗”?
文/毛启盈
8月8日,将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365天。8月6日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行乘飞机抵达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据了解,8月8日20时,北京奥运会将迎来倒计时一周年的标志性时刻。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等相关部门当晚将在****广场举行有万余人参加的庆祝活动。
奥运的各项准备已经万事俱备,通信方面有如何呢?近日,通信奥运也是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奥运报道联盟成员通信产业网以《2008,最好的通信奥运》为题作了报道,并且推出《到计时365天,通信奥运轮廓初现》大型专题策划。非奥运报道联盟媒体也积极投身奥运通信方面的报道,在媒体的引领下,有专家预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通信设施和通信效果,因该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通信奥运。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梦想,而是一个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这是高科技发展对通信奥运的要求。北京从申办奥运会的那一天就提出了“科技奥运”。1964年东京奥运会年东京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转播奥运实况。从那以后,通信传输与奥运更加紧密结合,并获得更多应用。奥运通信手段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进步,而承办城市和国家,也因为奥运契机,而获得通信状况的改变。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通信方面印象深刻的是提供了互联网和卫星服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则为引入2G技术、数字蜂窝技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利用2G移动通信技术,为赛场30万人提供通信服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则开始有了ADSL宽带。悉尼奥运会的通信建设与通信保障也成为后续者的样板,2005年2月,北京奥组委组团到悉尼考察奥运会通信服务经验。综合历届奥运会的高科技,北京的奥运通信,因该是开历史先河。仅仅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看奥运,就是超出历届奥运会通信的一个亮点。其他的方面,举不胜举。
第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通信运营商。大家知道,中国网通、中国移动这两个奥运的合作伙伴,实力雄厚,近日来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奥运通信产品。而很多厂商的通信设备,也将担纲奥运通信。据说中国移动在8月8日还有很多秘密武器要拿出来为倒计时一周年汇报演出。。。。。。其他的运营商暂且不说,仅仅中国移动用户全球第一,通信行业全球排名前十,其实力就足于支持一个全球最好的奥运通信。奥运对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的服务能力规划有哪些要求?通信专家廖小伟指出,中国移动与中国网通应形成互为补充互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应从基础通信服务、通信接入业务两方面提高服务能力。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重要裁判。要合理调用资源满足各个国家的电视媒体,形成卫星和光缆相补充的“天地一体”的通信体系。专家曾剑秋也表示,奥运对运营商的具体要求很难有一个确切标准,总体要求就是运营商的服务要更奥运化、国际化。从目前的媒体报道看,专家的意见都在运营商的具体实践中,方向没有错误,结果肯定相差肯定不远。
第三,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言,从2003年开始,北京就出台了“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无论对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北京奥运都将是一个很好机遇。奥运义务和市场营销对中国的运营商来说,都不是问题。大家知道,奥运会的到来将给运营商拓展服务带来机遇。作为观看人数众多,受到全球观众和商业企业关注的赛事,在历届奥运会中,电信运营商通过赛事传播和赛事组织服务,都成功拓展了新的业务机会。而中国的通信企业,无论在规模,在技术应用,都已足与世界水平媲美,即使目前与世界大型通信公司相比,似乎在经营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有点差距,但是,还有一年的自我完善期,何况这些都不是奥运通信的核心。因为,奥运通信的核心是服务保障,而非市场,这一点,运营商基本上没有跑题。
总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给中国,也给中国企业一个面向世界的机会。中国的通信企业能完全可以就此打响品牌战,走向世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秦皇岛、青岛、沈阳等6个奥运城市的通信奥运的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只等一年后的奥运东风。因此感言:2008,北京很可能是最好的通信奥运。
相关链接
倒计时365天,通信奥运轮廓初现 